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 | 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城市更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现场直接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1-11-12
 

导读

2019年6月3日,第三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在长安大学召开。东中西部40多所规划院校的教师共同参加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教学”


本文字数:4421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为推进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教师交流,提升城乡规划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水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西安市举办第三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主题为“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教学”,围绕“城市更新与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城市更新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技术”两个具体议题展开讨论。本届研讨会由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具体承办。



城市更新与设计课程体系构建


黄怡:城市更新背景下设计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再构——以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设计教学为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


黄怡教授指出,在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主导模式的整体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从业内容与要求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影响到城乡规划教育,并直接影响规划专业本科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


黄怡教授介绍了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适应性再构的内涵,并以同济本科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的现状构成为例,指出适应性再构是在既有体系框架下的适应性变革。黄怡教授强调,城市更新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与参与方式,都要求在规划教学中多角度、多维度、系统性地予以体现。除了增加相应的理论课程中的内容外,必须通过不同阶段的规划与设计课程来回应城市更新的现实需求。


黄怡教授引入“基因编辑”的概念,以“基因敲除”类比去掉某些不适应的课程,以“基因突变”类比引入新的课程,以“定点转基因”类比预留开放一些灵活设置的课程。她指出,同济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主导思想“教学为社会服务,教学与规划实践相结合”就是其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的基因。


成亮:人地范式——人文地理视域下的城市更新与设计课程探索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


成亮老师首先介绍了人地范式的内涵、理论拓展及价值追求,从而指出人文地理视域视角下的城乡规划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系统的地理学思维方法和能力、相关城乡问题的分析和解构能力


成亮老师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情况:,聚焦“人-地关系”科学意义,多维度考察城乡聚落更新,倡导“人地范式”;以“地”为本,以传承文化伦理、回归诗意栖居的追寻为主线,设置“地”的课程;“人”为本,以提倡人文关怀、回归日常生活的实践为主线,设置”人”的课程。引导学生关心城乡空间中的情感价值、经济规律、阶层利益以及空间包容等思想,应对城乡空间本质问题方法的城乡空间转型发展背景,以“人文地理视域”为切入点,传承对学生的人文地理思想的融贯人文地理思想的教学体系


成亮老师指出,西北师范大学非常重视人文地理视域下的跨界与融合。以人地范式的理论视角,提高人文地理的人地空间触媒作用,通过与艺术学科的跨界与融合,提高城市空间的艺术审美,以艺术美化城市生活。通过与经济学科的跨界与融合,提高城市空间经济价值,以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未来,西北师范大学将立足“一带一路”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左进: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更新课程体系构建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左进副教授通过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更新课程体系的介绍,强调多学科融合、从实践出发是城市更新以及新工科建设的共同需求


在本科二年级,天津大学以真实的城市老旧街区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观察城市、体验城市的基础能力;在本科三年级,加强设计联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调查中凝练问题、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策划研究、基于研究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学生在设计课程中初步认知城市更新理念与方法;在本科四年级,注重城市存量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厦门等实际案例的解读,在案例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方法提升,加强学生对城市更新的理解,拓展思考理论方法在城市更新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设计主要鼓励面向地方创新的城市微更新规划研究;硕士一年级注重城市更新理论方法与实践,鼓励建筑、城乡规划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自愿结组,以小组为单元发掘当前城市更新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针对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拓展。


左进副教授指出,天津大学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拓展与多方联合,以“设计认知”、“理论提升”与“实践应用”为主干,构建覆盖本科二、三、四、五年级以及硕士一年级的“N+1”贯穿式城市更新课程体系。


城市更新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技


任云英: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城市更新与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教授


任云英教授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理念,并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复合型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空间认知和设计能力为主线,以逐次渐进的梯级教学为模块,以空间建构的逻辑为框架,建构模块化教学体系;在教学组织中实行首席教师负责制、班级分组管理制、教研团队Studio,通过课程选题、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成绩评阅、作业存档六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管理。

 

最后,任云英教授总结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教学经验为:

①  “零基础,渐入式”的专业思维基础课堂模块:从感知到认知的空间秩序与设计思维逻辑建构;

②  “重衔接,层级式”的能力培养 Studio模块:从社区空间到堿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价值和能力建构;

③  “重创新,強实践”的空间规划能力培养模块:从总体到管控的基于城市公共政策属性的教学实践;

④  “跨学科,重课群”的创新设计能力课堂模块:相关学科融合的多元理论方法实践能力基础;

⑤  “跨地域,多主体”的专业规划综合能力模块:联合毕业设计全覆盖的专业实践与综合提升。


龙 瀛:基于MOOC的《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混合式教学实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


龙瀛老师首先对《大数据与城市规划》这门课程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出这门课程秉承技术方法与城市研究与规划并重的原则,既侧重大数据技术方法的讲解,又重视城市量化研究和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他着重介绍了这门课程在线上MOOC课程中的前期准备、学习效果以及教学中的问题。他指出MOOC课程使非清华学生也能参与学习本课程,将大数据应用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广泛传播。

 

龙瀛老师说,经过不断摸索,该课程更加提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线下侧重于实际操作、分组交流、作业汇报。

 

龙瀛老师在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后指出,这门课程的探索希望为日后清华大学以及兄弟院校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大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发展和深入。他强调,规划师在用热情拥抱大数据的同时,也要增强对城市相关学科的技术敏感性。未来已来,颠覆性技术势不可挡,教学的方式也必将发生重大改变。


杨大伟:基于GIS的城市设计教学研究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杨大伟老师首先对政治背景 、行业背景、教育背景、学校背景这四个方面大环境的分析,提出要思变,要强调科学性、创新性。


他介绍了西安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情况,以“大土木+大建筑+大规划”为理论指导,全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城市设计课程做为一门传统课程,为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下半学期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对于城市空间形体和空间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西安工业大学在不断进行问题思辨中,引进MOOC教学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过程,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以认知城市空间组织教学,以GIS操作为核心技术,结合经典城市规划技术手段,实现研究+设计的组合模式。借鉴“院+”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设计。联合企业、政府、学院三家,开放、共享、协同的组织实践教学。

 

最后,杨大伟老师总结道,西安工业大学以MOOC反转课堂,以数据认识城市,以GIS分析空间,以三方共赢实现协同,通过这些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解决复杂性问题。


井晓鹏:以赛促教——长安大学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副教授


井晓鹏副教授首先表达了对专业教学中学生、教师、专业三个方面的困惑,提出长安大学坚守人才培养特色、教师用“心”教学、确立以赛促教思路。


在人才培养特色方面,长安大学40年来,始终重视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规划设计课程体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乡村规划、城市设计,始终坚持“三实一强”专业培养特色,即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动手能力强。


在用心教学方面,长安大学规划系始终要求教师用真心对待教学,用恒心钻研业务,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热心引领学生。


在以赛促教方面,长安自2007年开始参加城乡规划教学年会课程作业评优活动,逐步明确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思路,同时,也已成为该系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井晓鹏副教授最后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体会,在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教学,重视基地调研、现状分析、特征梳理、问题总结、构思推演、策略策划、方案生成、规划解析、效果表现;在方案生成中要有理有据、层层递进、叠加推导、演化生成;同时要保证体系完整,鼓励创新思维。


专家点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阳建强教授以及各位报告人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左起:孙施文、吕斌、阳建强


各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首先,城市更新要有价值判断。城市更新课程是与实践结合最为密切的,是要面对真实问题的,方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学会真实价值的判断,包括经济价值、人的价值,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不能以规划师、建筑师的主观意志为主,要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要做到以人为本;其次,城市更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复杂思维能力。城乡规划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城市更新课程作为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更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与支撑,以培养学生复杂思维能力。

 

同时,孙施文教授还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厘清城市更新内部复杂关系。之所以要进行城市更新是因为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外部赋予的,是内部的,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要认识这些关系,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要考虑对别人的影响,然后再来思考更新的问题;第二,找到城市更新好的表达方式。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城市更新的表达方式应从大拆大建转向精细化,思想与表达需要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找到一套好的表达方式;第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教学过程正视设计竞赛的作用,不要过于依赖比赛,要重视教学规划的组织。

 

吕斌教授指出,城市设计要重视场所营造,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学生。阳建强教授强调,在目前大的空间规划体系调整下,从上而下的城市更新需求,城市更新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应对新时代的需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围绕真实的问题来展开,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从认知开始,走向社区,与居委会等不同参与者互动。


左起:武联、侯全华


本届研讨会由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武联教授、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侯全华教授先后主持,与会的东中西部40多所高校的城乡规划学教师共同参加,围绕“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教学”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报告环节结束后,曲长虹副秘书长向与会教师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发起的“规划志愿者”行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吕斌教授向各位报告人、主持人及点评嘉宾颁发了“规划志愿者”证书。曲长虹副秘书长表示,期待更多学者的加入“规划志愿者”行动,助力规划前行。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会动态 | 聚焦城市设计教学的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第二届东西部教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聚焦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教学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探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教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